
6月20日清晨6:40,随着车队缓缓驶入山西大学坞城校区,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搬迁工作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物电学院为期两年的跨校区办学历史结束。上午九时许,校长黄桂田,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天才,副校长卢宇鸿及学校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来到文瀛十三斋亲切慰问入住学生。

按照学校统一精心部署,在20余辆货车接力运输和100余位两校区志愿者及同学们的互助下,406名学生的行李用时2小时顺利搬运至修葺一新的宿舍中。一车车学子和物资,连接着大东关和坞城,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共同组成物电大家庭。





为做好搬迁工作,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多次走访学生公寓,检点项目完工情况,了解搬迁准备工作进展。学院两校区成立工作专班,学院领导和辅导员老师们多次召开线上线下工作会,认真研究和部署搬迁工作,讨论和研判搬迁中可能出现的疑难突发情况,制定了详尽的搬迁方案,确保搬迁工作安全、高效开展。大东关校区工作组组长李长洪及各班辅导员克服重重困难,无缝衔接地投入到了搬迁工作中。两个月的时间里,多次召开主题班会及动员布置会,与学生座谈,再三强调搬迁安全问题,梳理和反馈学生意见建议。分发物资、组织打包搬运,为学生顺利搬迁做足了准备。



搬迁当天,在大东关校区,副校长马杰及大东关校区管委会负责同志指挥搬迁工作。老师们在学生大巴上贴横幅、挂红花,营造了温馨喜悦的搬迁氛围。50余名志愿者带领同学们发扬互助友爱精神,党员、班委们清晨5点就集合开始进行行李装车。在整个搬迁过程中,同学们顶着烈日坚守岗位,轻拿轻放,清点搬迁物资,确保数量齐全、物品安全。



在坞城校区,身着“物电蓝”志愿者服的同学们正翘首以盼着。尽管期末考试临近、科研任务重,征集志愿者的号召一发,87名志愿者的队伍很快组建起来。这支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队伍里,还有7名曾在大东关校区学习生活过的研究生。为了让回家学子们第一时间感受到物电温暖,志愿者们将学院准备的“回家礼包”、防疫物资、寝室安全指南等一一分装和张贴,点滴细节见真情。对于大家来说,用最热情的微笑和最细致的行动,最能表达出一家人的情谊。







一进楼门,“物电盼你已久 文瀛等你到来”的黑板报让人心头一热。院史展览长廊上,书写着物电百年历史的展板正激励着同学们不断攀登奉献。在志愿者们的指引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同学们背着包,拉着行李箱,欣喜地打量着新校区、新公寓。走廊干净整洁,宿舍内部宽敞明亮,淡绿色家具与这个盛夏相映生辉,仿佛把夏天的活力和惬意的清凉一同带进了房间。同学们甫进公寓,放下行李,忙碌地收拾起自己的“小家”。一时间,空旷的走廊里充满欢声笑语,处处展现出物电青年学子的活力与朝气。





黄桂田校长一行深入公寓,慰问看望了入住学生和学生志愿者们。同学们看到黄校长走进来,纷纷向前热情问好。黄校长询问了大家对搬迁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住得舒心、开心、安心,并叮嘱大家,尽快适应新环境,调整好学习生活状态,过好大学生活。




傍晚,夕阳洒在走廊上,镀上一层美丽的金色余晖。院史展板前,不时有三两学子驻足观看,久久不曾离去。远处,从寝室里传来的欢声笑语,逐渐融进了盛夏蝉鸣和火热的搬迁声中。在这里,历史被温柔记录,未来正奋力书写。

回首方知群山峻,
举眉又见峰更高。
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
情暖物电再出发!
志愿者名单公示
宣传报道工作
任雨山、李昱邈、李文慧、曹 玮
协调应急工作
郭佳莹、樊凯凯、林倍进、董志豪
郑晓凯、汪 健、薛继泓、刘香怡
物品管理工作
张倩云、樊 健、任青苗、付桐昕
范莹莹、刘颖瑛、马梦婷、张思佳
王芊雅、孙 康、卢卫清、孙雨彤
刘桂祥、李雨涵、孙 瑜、赵倩如
马宇璇、苏思帆、彭 姝、程 琳
物品搬运工作
赵韩帅、霍春光、吕锦辉、徐煜坤
赵新宇、李秉毅、柯伟焓、付山峰
郭 强、姚俊杰、陈 东、刁楚涵
许 延、林友杰、左志霄、刘宇涛
李伟杰、任晓超、药佳雨、张晋嘉
倪佳伟、李家奇、杜文举、赵琦瑞
马启明、吕宇杰、刘 宇、王小峰
马晨飞、侯晨涛、杨竑钊、高炳杰
马 硕、李哲鑫、徐继强、李志鹏
张晋铠、杨世伟、张梓耀、李雪峰
王晋庥、李 顺、尚润钊、王永吉
安炳南、高子超、樊永胜、贾超宇
秦嘉瑞、王国权、韩 峰、周若彤
郑立昂、雷奋巍、陶超宇、宋苗苗
张 旭、段荣鑫、李 玉、李佳菏
孙世龙、王煜博、石桐宇、池家聪
宋 灿、张 磊、贾 涛、张志豪
杨 茂、张静方、赵梓廷、张文伟
梁 宇、梁志勇、肖张辉、薛 垚
马东雁、李 凯、彭 磊、谢岩松
孟鑫宇、孙 泽、刘帅廷、高志武
赵婧婕、许 悦、雷 雨、赵宁博
刘云杰、岳娇雅、梁旭宏、霍东正
潘 超、高菁阳、李静帅、霍程鑫
李 鑫、赵嘉伟、苏思帆、张 帆
尼沙古丽·玉素甫、杨扬波、文 越